English

咬定青山下实功

1999-10-20 来源:光明日报 一禾 我有话说

进入九十年代,涛声激越的改革浪潮和风起云涌的国际竞争,引起哈尔滨市道里区教委领导的深思:伟大的21世纪呼唤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,全面实施素质教育,构建跨世纪育人工程,已成为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和主攻方向。为此,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咬住素质教育这片青山沃土,呕心沥血,匍匐耕耘,培育出郁郁青林,灿烂花蕾。

1996年8月29日,哈尔滨市道里区教委学习宣传素质教育理论动员大会座无虚席,刘英贤主任的动员报告,详细分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和必然性,引起与会同志的热烈讨论。8月30日,200多名中小学校长和机关干部,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素质教育理论培训班。全区上下形成共识:必须冲破“应试教育”束缚,投身教育改革的潮流,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。

提高教育质量,关键在于教师。没有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,就不会有高质量的素质教育。区教委领导以前瞻的目光,审视现有教师队伍,现状令人堪忧:全区30岁以下青年教师达2007人,占教师总数的36%,他们在应试教育模式中走上工作岗位,对素质教育知之甚少,很不适应。区教委把青年教师培训放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,1993年开始,开展青年骨干教师培训、青年教师职级培训、新教师试用期培训、教师基本功训练、教学技能训练。青年教师一上岗,区教委就和校长确定“帮扶”计划,为青年教师聘请“导师”,定期反馈成长动态。地处偏远的15中学20个教学班中,14个班主任是刚到岗的青年教师。环境生、教材生、学生生的“三生”状况,使他们顾了备课,顾不了管班,着急上火、手忙脚乱。校长郝吉祥深入班级担当副班任,下班后把青年教师召集一起,传经验、交方法。把他们带到名优学校经纬学校中学部,与名师结对子、签合同,实施“名师带高徒”战略,在全市“培训青年教师”现场会上,郝校长深有感触地说:“对青年教师的帮助培养,应该是扶上马,再送一程啊!”

青年教师“六个一”活动也在全区开展起来,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书;写一篇素质教育的文章;拜一位老教师为师;深入一个班级教学辅导;写一本规范教案;上好一堂优秀课。青年教师学有榜样,做有方向,比学赶帮,一批教育教学新秀脱颖而出,在省、市和全国教育教学大赛中获奖。1997年10月,道里区《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全员训练模式初探》的师训工作经验,在全国第四届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讨会上进行大会交流,受到国家教委领导的高度评价。

区教委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,发挥名优骨干教师中坚力量。及时推出了《道里区名优骨干教师评定方案》,确立名优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,规定了名优骨干教师的权利和义务。这一重大举措,克服了以往论资排辈、平衡矛盾的弊端,使所有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,无论职称,不分年龄,公平竞聘,跟踪考核,三年一聘。《方案》出台,一石激起千层浪,全区教师热烈欢迎。经过自荐报名、民主评议、综合测评,1500名教师申报了名优骨干教师。新阳路小学24名教师申报,通过展示业绩、相互比较,教师们说:“过去总觉自己干得不错,这次找到了不足,明确了方向。”评审专家认为,按考试分数还是按素质教育标准测评教师,是关系“应试教育”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大问题,名优骨干教师必须是素质教育的排头兵、领路人。名优骨干教师评定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、家长的支持呢?教委领导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家长和教师,2000张《名优骨干教师征求意见卡》和2000张《名优骨干教师测评卡》发下去,由家长和教师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。

1997年9月10日,道里区首批名优骨干教师表彰大会隆重召开,区委、区政府拨专款落实待遇。20名优秀教师、200名骨干教师胸佩红花,受到表彰。此举有效地调动了全区广大教师投身素质教育的积极性。

道里区东部位于哈市中心,西部与双城市毗邻。长期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,致使全区中小学办学水平出现东高西低的巨大落差。东部学校生源聚集,出现二部制;西部学校生源不足,教室闲置。应试教育又推波助澜,“择校热”一时成为顽症。教委领导认为,实施素质教育,要使每一个学生接受良好教育,要迅速改变薄弱学校面貌,使差校变优,优校更优。1997年,在投资300万元翻建了康富小学、新城小学、33中学之后,又举全区之力,在东西结合部开发建设5.5万平方米的新阳教育园区。一期工程拔倒8根烟囱,60中万米教学楼和新阳中学、通达小学教学楼拔地而起。之后,教师进修学校进入国家一类重点行列;杨楚珊中学改善办学条件,达到省级示范标准,现代化少年宫和全区最大的体育场、体育馆也破土兴建。至2000年,新阳教育园区将成为集思想教育型、科技实验型、体育艺术型、劳动实践型于一体的素质教育基地,充分发挥对西部薄弱学校的示范、牵拉和扶持作用。

与此同时,治理薄弱学校领导小组包片包校责任制开始落实。组织部门优先培训、选拔校长,加强了23所薄弱学校的领导班子。业务部门深入下去,蹲点驻校,帮助薄弱学校,分析症结,挖掘潜力,找到优势,选准改变面貌的突破口。教研部门深入研究,加强指导,聘任专、兼职教研员队伍,送教上门,帮助备课,跟踪听课,教者论课,集体评课,把“增优补差”引伸到学年班级和转化后进生的深层次。名优学校与薄弱学校开展“结对子,手拉手”活动,区教委与名优学校校长签订责任状,硬性规定“四项任务”:必须每两周一次到薄弱学校听课,指导教学研究和学校管理;必须派名优骨干教师轮流到薄弱学校上示范课;必须接受薄弱学校的教师业务培训;必须帮助薄弱学校解决办学实际问题,给予必要的物资援助。

“补差”扎扎实实,外因调动了内因,薄弱学校开足马力赶先进。1997年的全区教学大奖赛,最边远的新城小学有5名教师获奖,实现历史上零的突破;康富小学6名教师获奖,涌现3名学科带头人。28中、33中、抚顺小学、通达小学等一批薄弱学校甩掉了落后帽子,跃居全市先进学校行列。

1996年9月,区教委对全区中小学开课情况深入调查发现:重视考试学科,排挤非考试学科和课堂教学死板、效率低下的问题相当严重。经过一番摸索研究,教委领导做出响亮的回答:课堂,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,必须科研先行,向课堂要质量,向教学要素质。在全市率先成立教育科研所,确立以科研为先导,把素质教育向纵深推进的教育发展方针,做出《道里区加强科研工作的决定》,推行《道里区教育科研工作的评估办法》,把教育科研纳入“一把手”工程,与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挂钩。100余所中小学相继成立科研室或科研组,教育科研热潮在全区蓬勃兴起。“教学年、教改年”系列大赛,课堂教学“创新杯”大奖赛,“教师基本功达标竞赛”活动一浪高过一浪。全区教师努力应用优秀教育科研成果,走出加课时、加作业的误区,把每一学科、每一课堂的基本素质要求落到实处,体现在学生身上。“启发式”、“导学式”、“愉快教育”、“和谐教育”、“成功教育”、“情境教育”等教研花朵竞相绽放。

省学习科学指导实验学校经纬学校中学部,以“教育研究月”活动为载体,以国家重点课题为龙头,以优化课堂教学为途径,形成专题教研系列,构建了《导学—主体—变式—创新》教学模式框架,取得国家课题组中期成果四十余项。省教育科研示范学校新阳路小学,以《优化课堂结构,全面提高学生素质》为主题,实施课堂教学“四优化”,取得整体优化效果。区教委先后3次召开优化课堂教学现场会,“强调教研、以研促教、科研兴校”经验全面开花。教师指挥学生、代替学生、撒不开手的现象越来越少,“题海战术”被逐步抛弃,“以教师为主导,以学生为主体”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追求。全国特级教师刘克说:“实施素质教育,一定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,让学生感觉课堂是我的,我想去学、去说、去难倒别人,真正体现全面、全体、主动。”

随着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,区教委领导又把教改锋芒指向教育评估这根硬骨头,改变“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校”的传统做法,实行教育教学目标“分组管理、分类推进”。把全区中小学依据办学条件分成ABC三组,制定不同层次的管理目标,用“七率”考核评价教育质量,形成有力的督导评估和监控机制。单纯的升学竞争转向办学水平竞争,起点不同、条件不同的学校,可以平等竞争了,薄弱学校精神大振,全区办学积极性空前高涨。观念变了,标准变了,人们惊异地发现:每个学生都有不可忽视的优秀素质,每个班级都是优秀人才的集体,每个学校都有发展超越的潜能,人人都在为提高办学水平、提高学生素质想办法、挖潜力,做贡献。一年之后,一些C组学校跃居B组,一些B组学校进入了A组,后进学校大步前进,先进学校感到了危机:必须加速前进,否则就被超越。28中学地处棚户区,学区生源差,办学水平低,用一把尺子衡量,总是倒数第一。家长教育孩子说:“你不好好学,就送你去28中。”“分组管理,分类推进”后,校长有干劲,教师有奔头,这所最落后学校,有了奇迹般变化,连续三年获全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一等奖,两次获“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”称号,赢得道里区教育“四小龙”之一的美誉。

1993年,一次中日学生拉力赛提出的严峻课题,向中国的教育敲响了警钟,也使道里区教委的思路愈加清晰和坚定:新世纪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,培育高素质人才已刻不容缓。他们明确提出“以劳树德,以劳增智,以劳益美,以劳强体”的思路,“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”大讨论在全区展开,着力克服“劳动教育可有可无”的思想,劳动教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。

资金紧缺,区教委调动多方积极性,分期推进,加速劳动基地建设,全区95%的中学建立了劳动综合教室和专业教室。区教委依托农村成人中专,投资94万元建起学习农、林、牧业劳动基地。在学校,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,学习缝纫、五金、家电、木工、工艺等专业技能;走向广阔的天地,烈日下,风雨中,行军拉练,挥锹抡镐,同学们汗流浃背,经受锻炼;田间地头,向农民学习播种、锄草、收割;在农民家里,他们摘菜洗碗,帮厨做饭。辛勤劳动结硕果,同学们磨砺了意志,强健了体魄,“娇骄”气不见了,自立自理能力增强了。1997年12月,道里区举办劳动教育成果汇报会,每所学校都拿出了劳动教育的丰硕成果。“少年之家”充分发挥着指导、培训、活动“三个中心”作用,每年培训四千多人次,成为艺术人才的摇篮。学校艺术节一年比一年红火,书法、绘画、独唱、合唱、器乐、舞蹈、曲艺、征文等文艺活动,吸引每个学生,在热情参与中陶冶情操,挥展灵性,各种艺术表演竞赛小组越来越多地推出优秀艺术人才,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赢得奖杯闪闪、鲜花簇簇。

每当“六一”、“七一”、“十一”、“哈洽会”、“冰雪节”等节庆日到来,区教委不失时机,组织开展大型文化艺术活动。去年4月15日,道里区爱鸟周活动,2000名学生和3000名家长参加了书画大赛,场面十分宏大,30所学校获优秀组织奖。7月24日,中国第24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入城式上,3000名学生组成的花束队、鼓号队和腰鼓队受到好评。今年1月的第十五届冰雪节,中小学生冰雕比赛中,道里区参赛的6个代表队,获全国比赛特等奖。去年,历时十天的艺术节,文艺汇演和竞赛活动达500余场次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